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发布日期: 2020-04-29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为马列主义教研组,学校1955年建校伊始设立,后更名为马列主义教研室、马列主义教研部,2005年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年10月,学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进行整合重组,成立了新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建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规模和力量空前壮大,已成为师资力量雄厚、学科建设水平较高、在省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科研型”学院,形成了“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2016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山东高校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年再次入选山东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分布在曲阜、日照两个校区,是学校的“第一学院”。

发展平台宽广。学院设思想政治教育系和“德法”“纲要”“原理”“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研究生思政课”共7个教研室;在之前获批山东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点研究基地、山东省重点学科(中共党史)的基础上,现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山东省高校思政课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山东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李芳云工作室、孙迪亮工作室、汤锐工作室),以及日照市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中心、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创新研究中心、廉洁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

师资力量强大。学院现有教授15人,副教授30余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齐鲁最美教师”1人、山东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重点学科首席专家1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2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标兵1人和教学骨干1人、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1人、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专家7人、山东学校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1人、山东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3人、山东省优秀研究指导教师4人、山东省学校思政课教指委副主任委员1人、山东省学校研究生思政课分教指委主任委员1人。

学科底蕴深厚。学院拥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该专业于1960年设立,系建校之初设立的首批本科专业之一,2012年获评山东省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2013年获评山东省特色专业,2019年获评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为依托,1997年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硕士点,2005年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2006年获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博士点,2014年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8年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此外,学院还拥有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硕士点。

教研成果丰硕。拥有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团队)、山东省高校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与教学团队)、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导学团队),有《中共党史》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山东省精品课程(一流课程、“金课”、优质课程)10余门。近年来,学院教师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在省部级教学比赛中获特等奖、一等奖20余人次;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近11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30项,出版专著、教材60余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等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多项。

“高扬旗帜,传播真理,育人铸魂,不辱使命”是学院的“院训”,是全体教职员工的价值追求。学院重视和加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化建设,形成了和谐的党政关系、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和师生关系。展望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出更大贡献。


联系人:孙迪亮

联系方式:0633—3980512  sdlqf@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