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简介
发布日期: 2020-04-24 浏览次数:
一、发展历史
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1960年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1997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硕士点,2005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2006年获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博士点,2014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8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现已发展成队伍齐整、成果丰硕、特色鲜明、人才培养体系完整的优势学科。
二、特色优势
学科特色:①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学校地处曲阜,儒学研究积淀丰厚,为研究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交融互通与协同创新提供了资源便利。②学术平台宽厚。山东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基地、山东省中共党史重点学科、孔子与山东文化强省战略协同创新中心等为学科发展提供支撑。③研究视角独特。围绕马克思主义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展开研究,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传统文化资源、儒家优秀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等特色研究方向。
学科优势:①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14人(二级教授2人),副教授21人。学科带头人李安增为二级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点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在学界有较大影响。②科研成果丰硕。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40余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8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9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③学科声誉良好。据《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研究生教育分学科排行榜——马克思主义理论》: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2019-2020年度分别在全国排名第42位、45位。
三、社会需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担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任务,同时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学理支撑。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毕业生在高校、科研院所、党政机关有巨大社会需求,就业前景良好。
四、人才培养
致力于培养政治素质过硬、专业基础扎实、科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近四年,培养的300余名研究生在《光明日报》《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科学社会主义》等报刊发表论文200余篇,有2人获评省级优秀博士论文,5人获评省级优秀硕士论文。2016-2019四年间共招收博士15人,生源充足、思想政治素质高。
五、学科方向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人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
特色与优势:一是立足农村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系统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的农村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农民合作理论与社会治理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二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当代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和建构了人生与社会最优化理论,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体实践与基本经验。
特色与优势:一是围绕面向农村农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开展实证研究和对策分析,注重日常生活、场域-惯习等跨学科理论与方法的综合运用;二是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揭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与融通机理。
3.思想政治教育
主要研究领域:儒家优秀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儒家优秀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现代公民道德建设。
特色与优势:一是依托儒家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域优势,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与实践关系,在儒家优秀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路径等方面形成研究优势;二是深入挖掘儒家文化的社会道德建构功能,突出儒家文化在城乡社区的社会化机制构建,在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建构现代家风家训、乡规民约等方面特色鲜明。
4.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四个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与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传统文化资源。
特色与优势:一是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权建设理论及其时代价值,聚焦中国共产党执政之重大现实问题,较早开展了对政权稳定的理论与实践的系统研究;二是利用设学孔子故里之优势,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的传统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