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简介
学院设有思想政治教育系和“基础”、“概论”等7个教研室,设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权点。2023年在读本科生929人、硕士和博士生271人,博士后1人,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授18人,副教授3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0人。教师中,有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重点学科首席专家1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2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标兵1人、教学骨干1人。
二、年度工作
(一)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1.推进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全面从严,召开党政联席会30次、专题党委会16次,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5次,召开全面从严治党专题党委会、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党委会各2次,落实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三项清单”,从“学习-宣讲-阐释-融入”四个维度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教育走实走深,2023年在校内外开展宣讲30余场,覆盖万余人次。
2.抓实党建工作。推动基层党的建设深度融入教学科研,获批2023年山东省第三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荣获山东省党建研究会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山东省思政研究会调研成果一等奖、山东思政工作研究成果二等奖各1项。
3.加强廉洁教育。推动优秀儒家廉文化“两创”发展,获批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1项,荣获教育部第八届高校廉洁教育优秀典型案例1项、“廉心文语”校园征文优秀作品2项、“润心话语”视频征集优秀作品1项。
(二)教学工作
1.思政课教学成果丰硕。获批教育部教学研究项目1项、山东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2项,出版教辅著作3部;与青岛市城阳区教体局等6个部门(学校)签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合作协议。
2.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质量稳步提升。“中共党史”获批国家一流课程;获批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顺利完成师范专业认证的自评工作和专家网上评审,目前等待专家进校考查。
(三)科研工作与社会服务
1.科研成果丰硕。获批国家社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省社科项目7项、民委项目1项、省委统战部委托项目1项;在《当代中国史研究》《经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厅级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5项。
2.社会服务加强。与青岛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合作开展“职普联动 协同共研”思政课教学研讨活动;承办日照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培训班、“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提升培训班”2次,覆盖100余人。
(四)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
1.学科建设水平显著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位次,并顺利通过2023年教育部组织的博士一级学位授权点核验;在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前20%。 2.研究生培养质量得以提升。毕业硕士生44人,论文盲审通过率100%,4人获省级优秀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获评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省级创新成果奖1项;获批山东省研究生优质课程1项、山东省研究生教学案例库1项;获批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1个。
(四)师资队伍建设
顺利引进优秀青年博士2人,教师新晋职称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师资建设水平有所提高。1人获“山东高校思政课教学青年名师工作室”,1人获山东省青年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2人入选济宁市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五)学生工作
1.本科生培养质量得以提升。2023届毕业生考研率44.93%,位居我校文科学院前列,就业率90.48%;获山东省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一等奖3人、二等奖4人,获全国田家炳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1人。
2.学生核心素养持续提升。组织防疫志愿服务,累计服务人员450人次,服务时长4024.8个工时。积极参加各类学生竞赛,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国家级1项、省级2项、校级2项;山东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邀请赛暨胶东经济圈第二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二等奖1项;山东省防艾滋病预防主题作品设计二等奖1项;校学生资助育人系列主题活动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省级队伍1支,校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七)其他工作
工会工作有序开展。为教职工发放节日福利和生日慰问券,走访慰问伤病教工,为退休教工举办荣休仪式,为体育参赛教工办理运动保险,在校工会举办的教工迷你马拉松、羽毛球赛球赛等活动中取得较好成绩。
(供稿人:刘宝杰、任松峰、张林;审稿人:陈庆国、孙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