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教学 > 教学大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2018年版)

发布日期: 2020-05-06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课程编号:510004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学时/学分:90/5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课程论文        

选用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大纲执笔人:任松峰

先修课程:基础、纲要、原理           大纲审核人:辛宝海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体包括:

1.通过本门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以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坚定大学生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2.根据本课程自身理论性与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全面、客观地分析和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分析和认识中国发展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科学认识、分析复杂社会现象的能力。同时,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把书本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3.本课程教学特别突出强调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大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中国模式”、“中国道路”,进一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任务。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知识方面

着重提高学生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理解。

课程目标1

能力方面

重点培养提高大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明辨是非的能力。

课程目标2

素质方面

重点提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和思想政治素质。

课程目标3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毛泽东思想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支撑课程目标13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阐述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和内涵,引导学生正确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使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深入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进而认识毛泽东的一生为党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是革命的一生,其晚年犯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

教学重点:

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2.科学认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

1.正确区别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毛泽东思想?

2.如何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支撑课程目标123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进而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和性质?

3.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4.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支撑课程目标13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通过阐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及其重大意义,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党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特点及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形式、历史经验,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教学重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2.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历史经验?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涵、理论依据?

4.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1.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2.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支撑课程目标13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我们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对于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在初步探索中由于遭受到严重挫折而产生的深刻教训,也是我们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过程?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教学难点:

1.全面理解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

2.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第一节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第二节 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初步探索的意义

二、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支撑课程目标13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的背景,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进而使学生明确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具有的重大意义。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以前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成果和认识的曲折发展?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5.改革开放理论?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教学难点:

1.邓小平为什么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之一?

2.如何理解现阶段的剥削现象和贫富差别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条件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一、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支撑课程目标13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意义在于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教学重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教学难点:

1.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支撑课程目标13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深谙其科学内涵,进而使学生真正把握科学发展观之于新时期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工程所内蕴之理论价值、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承前启后,紧扣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引领人民迎接挑战,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推进新发展阶段,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

教学重点: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2.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

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2.如何理解“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支撑课程目标13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何在,同时深刻理解新时代的内涵与意义。系统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一个核心、“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具体内容。此外,还要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教学重点:

1.新时代的科学含义及其判断依据?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三、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第二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第三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二、新时代的精神旗帜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支撑课程目标123

教学目的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寻梦、追梦、圆梦的历史进程、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实现中国梦的路径。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通过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的讲解,引导学生自觉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准备和实践中去。

教学重点:

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寻梦、追梦、圆梦的历史进程?

2.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教学难点:

1.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2.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第一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二、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三、奋力实现中国梦

第二节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支撑课程目标123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新发展理念,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时,要不断加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保障和改民生水平,建设美中国,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

教学重点:

1.新时代如何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2.如何在发展中加强和改善民生?

3.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教学难点:

1.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第一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三、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四、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第三节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四节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第五节 建设美丽中国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三、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支撑课程目标123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坚持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水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教学重点: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教学难点:

1.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2.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第一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

一、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

三、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第三节 全面依法治国

一、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三、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

第四节 全面从严治党

一、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二、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三、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第十二章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支撑课程目标123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习近平强军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行动纲领。深刻了解推进强军事业、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战略体系和能力。

教学重点:

1.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

2.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1.如何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2.军民如何融合发展?

第一节 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一、习近平强军思想

二、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三、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第二节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一、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二、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支撑课程目标123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中国将坚定不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国际社会一道致力于推动建立以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各国人民利益,需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

教学重点:

1.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2.如何推动建立以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教学难点:

1.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

2.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一、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二、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三、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第二节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

二、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三、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十四章  全面从严治党(支撑课程目标13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同时,要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确保党始终总搅全局、协调各方。

教学重点:

1.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2.理解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教学难点:

1.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制度的最大优势?

2.如何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第一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第二节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一、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二、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三、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四、教学进度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学时数:3课时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学时数:3课时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学时数:3课时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学时数:3课时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学时数:3课时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学时数:3课时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学时数:3课时

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学时数:6课时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学时数:3课时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学时数:9课时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学时数:6课时

第十二章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学时数:3课时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学时数:3课时

第十四章 全面从严治党                               学时数:3课时

社会实践                                           学时数:54课时

五、教学方法

1.采用多媒体课件、电子备课和传统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

2.讲授法与自学辅导法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案例教学法与实践演练法结合,培养学生教学能力。

六、考核方法

闭卷笔试,总成绩=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实践教学

七、成绩评定方法

课程目标

笔试相关分占分比例

平时成绩占分比例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课程目标1

40

20

分目标达成度={0.7×(分目标试题平均/分目标试题总分)+0.3×(分目标平均成绩)}/分目标总分

课程目标2

40

50

课程目标3

30

期末考试以闭卷为主,占70%;平时成绩(出勤及课堂表现)占15%,实践教学(拓展性作业)占15%

八、参考书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本书编写组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

2.《毛泽东选集》第1-4,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毛泽东文集》第78,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2,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邓小平文选》第3,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江泽民文选》第1-3,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

9.《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

10.《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1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九、评分标准

课程教学目标

评分标准

90-100

79-89

60-79

0-59

不及格

1.正确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以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

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以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

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以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

基本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以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

没有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以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

2.能够运用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全面、客观地分析和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分析和认识中国发展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科学认识、分析复杂社会现象的能力。

能够熟练运用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全面、客观地分析和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分析和认识中国发展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科学认识、分析复杂社会现象的能力。

运用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全面、客观地分析和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分析和认识中国发展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科学认识、分析复杂社会现象的能力。

基本能运用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全面、客观地分析和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分析和认识中国发展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科学认识、分析复杂社会现象的能力。

不能运用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全面、客观地分析和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分析和认识中国发展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科学认识、分析复杂社会现象的能力。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中国模式”、“中国道路”,进一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较好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中国模式”、“中国道路”,进一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中国模式”、“中国道路”,进一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基本能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中国模式”、“中国道路”,进一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也不能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