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研讨会。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兆祥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李安增教授、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科研团队带头人、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以及研究生代表等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迪亮主持。
就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李兆祥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发挥马克思主义学科优势,突出科学研究的特色和优势,聚焦于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开展深入研究阐释,争取推出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研讨发言阶段,李安增教授就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作了题为《如何理解归根到底是“两个行”》的发言,针对“从一个行到两个行”,谈了三点体会。许士密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厚文化底蕴》的发言,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陈文殿教授作了题为《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文化建设精神,扎实推进中华文化自信自强》的发言,详细地解读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论述。陈洪友副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含义以及前景》的发言,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特征、含义与要求的阐释,谈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含义及前景的理解。顾训宝副教授作了题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三重维度》的发言,从逻辑生成、理论内涵、时代价值三个方面谈了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知与理解。王安忠副教授作了题为《追求美好生活,投身新时代伟业》的发言,围绕美好生活,聚焦收入和教育问题,分析了如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陈雨田博士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的天命力量是守民心》的发言,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结合丰富的历史史料,论证了对中国共产党而言,天就是人民,天命力量就是人民的力量。李泽明博士谈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几点看法》,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了融入的价值、内容、路径等。学生代表2021级博士研究生夏付斌作了题为《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发言,指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是对新时代青年的最新要求,且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时代新人的具体内涵。
在自由发言阶段,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任松峰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出发,提出了“一体两翼”的新观点。姜海霞博士表示,作为一名青年思政课教师,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八个相统一”要求,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大学生头脑,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最后,孙迪亮在总结发言中表示,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要深化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实质的理解和思考,做好理论研究和宣传阐释工作,要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上走在前、做表率,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
(图:张静玮文:张静玮 审核:陈庆国 孙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