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年鉴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年鉴

发布日期: 2014-11-19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一、学院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前身为马列主义教研部,学校创建伊始便设立,2003年更名为政治与公共关系学院。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确立,2006年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现为全国省属普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山东省高校思想教育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山东省高校中国革命史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建有全国人生科学学会“人生教育与人才管理”研究基地。

学院主要承担全校本专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个教研室,设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考研政治辅导研究中心”、“大学生法律咨询服务中心”;在日照校区设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

学院现有教职工34人。32名专任教师中正教授3人,副教授11人,讲师18人;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4人,在读博士3人,有硕士学位的19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学校“161人才”2人;山东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2人;孔子研究院客座研究员1人。

二、年度工作

2011年度是学校“十二五”规划起步之年,学院依据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结合学院实际,科学制定了学院的年度工作计划,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1.师资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积极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本年度有2名青年教师考取博士;同时努力争取名额、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本年度参加中央五部委在中央党校举办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2人次,参加中宣部、教育部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全国高校“基础”课教学骨干研修班1人次;安排3名青年教师参加山东省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培训;有1名骨干教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期一年的访学。

2.科研工作

为提高学院的整体科研实力,学院邀请科研成就突出的院内外专家为青年教师举办小型报告会,着重介绍科研选题、项目申报、成果报奖、论文写作的体会和经验,强化青年教师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本年度,学院教师的科研成果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济宁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光明日报》、《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报刊公开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10余篇。

3.教学工作

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大力推进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本年度教育部颁布实施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并要求各省市对所属高校“思政课”建设达标情况进行督查。学院积极参与,多方协调,精心准备,于4月份顺利通过了省高工委的达标督查,取得合格的成绩。学院继续强化精品课程建设,着力将《纲要》课程建设成校级精品课程,实现学院开设课程的全部“精品化”。

4.学科建设

学院以省“思政课”建设达标督查为契机,经过多方协调,积极争取,最终学校确定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硕士点,单独招生、单独管理、单独培养,实现了马列部几代人的愿望,为广大青年教师凝练科研方向、快速成长搭建了一个有力的学科平台,也为引进高层次人才奠定了基础。为实现2012年的单独招生,学院积极组建队伍、认真遴选导师,加强了图书、资料的建设。

5.“三进”工作

学院肩负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神圣责任,为此,学院积极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空,不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铸魂的功能,立足课堂教学,将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渗透到教学中,作为课堂教学听课评教的重要指标。学院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资助大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出版会刊《邓小平理论研究》,全体教师义务指导他们开展活动;学院设立的大学生法律咨询服务中心为在校大学生义务提供涉法问题咨询和指导,深受大学生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