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张立兴教授主讲,2009年获得山东省首批精品课程。张立兴教授、鲁昕副教授主持撰写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2010年获教育部“精彩教案”。十几年来,教研室的同仁不懈努力,课程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
一、课程设计理念
该课为大学新生开学后学习的第一门思政课。课程设计的理念:以大学新生的所感所想、所困所惑、所期所盼为切入点,以引领和帮助大学新生尽早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大学生活的效益与质量的为担当,以儒家优秀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为特色,以培养有理想、有信仰、有追求、知法守法用法、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人才为追求。
二、课程建设目标
以统编教材的内容为主,以儒家优秀文化融入为辅,建构特色鲜明的教学内容体系;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教师为主,以辅导员、党务干部等兼职教师为辅,构建一支功能互补优势互补的教师队伍;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拓展教学教育时空;真正把课程建设成大学生真心喜欢、终生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三、课程创新特色
教学模式的创新。创造性地实施“课堂教学与课后服务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第一次课就主动向学生公开自己的联系方式,愿随时随地为学生排忧解难释惑;教研室筹建了“大学生法律咨询服务中心”,义务为学生提供法律咨询与援助;实现“教书”与“育人”完美结合。
教学内容创新。充分发挥我校地处孔子故里,传统文化底蕴浓郁,德育资源丰厚的独特优势,将儒家优秀文化融入教学内容,感悟儒家优秀文化的无限魅力:立“乐学”之志,做“孝忠”之子,成“厚德”之人,悟“知言”之道,养“浩然”之气。
实践教学创新。创造性地将“知识传授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完善了实践教学机制,确立了课堂、校园、社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
绪论
了解: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的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价值和世界意义
掌握:把握本课程的特点,掌握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了解:人生观的基本内涵以及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理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重要意义;
掌握:处理各种关系的方法,立志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做到和谐发展。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了解:理想信念、共同理想的含义和特征;
理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理想信念;
掌握: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转化为现实,实现中国梦。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禀赋;
掌握:做忠诚的爱国者及改革创新实践者的途径。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道义力量;
掌握:积极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扣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了解:道德的历史演变、功能、作用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革命道德;
理解: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的内容;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恋爱观、婚姻观及公德意识的养成;
掌握: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自觉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高尚品格。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了解:法律的概念与历史发展,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实体法律部门和程序法律部门,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与法律的至上地位,法律权利与义务以及二者的关系;
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树立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成为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五、课程师资队伍
教 授:张立兴、张方玉
副教授:张玉珍、鲁昕、陈敏、杨玉强、辛宝海、刘艳
讲 师:魏秀珍、马卫花、张咸杰、刘明、刘婧、宗超、朱宁宁、朱斌、邵腾、张敏